回答一个问题:我为什么要买书,而不是到图书馆借书,或者直接在网上看,或者看电子书?

有些朋友,见我买了很多书,不太理解,觉得要看书在图书馆借,或者在网上查找,看电子书多好呀,节约成本呀。今天借这个机会,做一个解答。就成本来说,买书的代价会高很多。但是有不少好处。
第一,可以节约很多时间成本。其实很早的时候,有在图书馆看书,然后记笔记的方式。收获确实很多,但是发现了些问题。在图书馆的书虽然可以借回来,但是终究有一天是需要还的。既然借阅这本书,那么这本书中自然有它的价值所在,有它写得很好的地方。这就需要做笔记。有些书中需要记笔记的地方很少,看完之后也可以很快就还掉。但是有些书其实非常经典,基本上需要大部分都要抄录。那这样算下来的时间成本就非常巨大。还是把它买下来最划算,可以节约很多时间成本。
第二,买了之后变成自己的书之后,阅读和记笔记就非常方便了,可以利用更多的碎片时间来阅读、提高了学习效率。比如说图书馆的书是不可以折叠的,因为这会加速书的损坏,影响别的读者阅读。而自己的书可以。自己看书的时候,看到重点的内容和对自己有用的内容,可以随时折叠书页,书页所指向的地方,就是重点的文字段落。这样做笔记的方法,可以利用更多的碎片时间来看书。比如说,你把书放在办公包里,双肩包里,旅行包里,随声携带,在等车的时候,在火车站,在的士里面,以及一切可以利用的碎片时间里,把书拿出来看,看到有重点的,马上标记好。这样一本书看完了,所有该重点梳理的地方都标记好了,这时候,可以用笔记本重新再梳理一遍,弄个思维导图,形成知识结构。以及学以致用。或者下次阅读的时候,直接阅读重点,复习起来更容易,可以进一步深刻理解书中含义。书中重点的内容,是使一本书由厚变薄,筛掉其他的无用的东西,留下书中的精华。这样方便自己,集中时间、精力、注意力,关注书中的中心思想,对书中的核心问题,进行聚焦、深入思考。这样便于深刻理解,掌握书中精髓,活学活用。
第三,方便温故知新,发现新的东西。书存放在家中,排版清晰,有目录索引,自然比自己记的笔记方便查阅。书其实是很难读透的,20岁的时候读一本书,和30岁、40岁的时候去读一本书,是不一样的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自己的经验,看问题的角度以及新的发现,都有可能让你在书中发现新的内容。如果是图书馆借的书,早就还回去了。这时候,如果你偶尔有灵感,想去再查询一下,之前读过的某本书。“唉,早就还了啊。但是我不能清晰得记得其中的某段内容了,这段讲得很好呀,但是我现在到哪里去找它呢,图书馆里还有没有这本书,它放在图书馆的哪个位置呀,我得去图书馆找找,花再多时间我也想去找来看看”“唉,真可惜啊,就是找不到呀”唉...
在网上看书和看电子书,就更难做笔记和查找了。电子书有时候还是比较方便,但是有一样,就是记的笔记,不像纸上面所记的那样,有知识结构和手写的特色。手写的东西,是一种特别的东西,很有辨识度,方便用形象记忆。另外就是电子书其实也是很难后期去查找的。每个人的记忆能力都是有限的,能记住的东西都是有限的,在浩如烟海的电子图书馆里面,去找这些东西和要记住这些东西,其实很不方便。而且很多书都没电子书版本。
这就是我的回答。